[布蘭登觀點 115] 當你不知道如何繼續前進時,問問你的客戶吧
如果你已經有銷售一段時間了,那應該也累積了不少的客戶群,這些客戶當初願意買單你的產品,雖然在業務銷售端就會聽到第一手的資訊,但是他買回去後使用的狀況,以及後續的想法這都是你要一段時間後去問,才能夠聽到更真實的回饋。
如果你的銷售模式是業務要比較被動的等客人進店,那中間等待的過程閒置也是閒置著,那就多少做一點事情吧。
如果你已經有銷售一段時間了,那應該也累積了不少的客戶群,這些客戶當初願意買單你的產品,雖然在業務銷售端就會聽到第一手的資訊,但是他買回去後使用的狀況,以及後續的想法這都是你要一段時間後去問,才能夠聽到更真實的回饋。
如果你的銷售模式是業務要比較被動的等客人進店,那中間等待的過程閒置也是閒置著,那就多少做一點事情吧。
上週跟一個創業者敘舊,我印象中他是去年完成募資的,但這次聚會聊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去年財報結出來的虧損金額,基本上就跟他去年募資的金額一樣多」。我心裡想的是: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最容易忘記的重要事:財務沒那麼重要? 許多科技背景的創業者,專注於打磨產品,許多業務背景的創業者,專注於推廣業務,但這類型的創業者如果是初次創業,往往都會輕忽現金流的重要性。過去遇到一些創業者就是每個月就是將相關的單據 …
CBInsight 這篇文章有提到 2023 Q1 AI 的投資狀況,幾個重點節錄如下: 2023 Q1 AI 投資總額下降 不管是案件數量或是總金額都下滑,2023 Q1 整體 AI 投資金額約為 USD 5.4B,較上季降低 43%。就算過去一季是生成式 AI 爆紅的一季 (參閱:[Addin 短評 005] 熱潮過後生成式 AI 未來發展、[布蘭登觀點 090] AIGC 百花齊放的背後,更 …
幾年前寫過 [VC 101] 創業團隊之股權設計原則,當初是從創始團隊的角度出發,說明創始人之間的股權比例應該依照怎樣的原則設計比較合理。最近也有些朋友問起我關於新創股權架構設計的問題,我翻了這一篇給他看後,我看起來不夠基本,所以我想再把一些觀念透過這一篇跟大家分享。 「新創」股權架構設計 因為我所處的領域都是創新創業為主,所以我會以「新創」的角度出發分享。我們平常也常看到有些朋友一起合夥創業,可 …
對於新創來說,創投也是他的一個客戶,要怎麼取得這個客戶的訂單 (投資),那瞭解客戶是必要的,以及未來長期要跟這個投資人互動,你的枕邊人是怎樣的人,那更是需要你花時間去選一個對的人。創業者,只要你有獨特之處,你是可以有選擇權的。 VC 不是 Buy Side,更多時候他是 Sell Side 前兩週跟我數學系的學長工作,他現在在大公司負責跟新事業有關的部門,對於大公司怎麼跟創投合作很有興趣,就找我去 …
今天剛好有機會跟老同學喝咖啡聊天,他們公司所投資與併購的都是比較傳統製造業,而這些產業過去幾年的時間,常常就會想要數位轉型,讓原本的產業升級。但多數的案例都以失敗或者是形式上的執行作收。所以想到數位轉型這個字,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慢」,再來就是「難」。 ChatGPT 時代所帶來的 AI 速度感 過去的慢在於科技演化的速度,加上組織內的 DNA 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時候需要熱身一下,所以就會比較 …
#AI 應用快速擴展 前幾天在 Twitter 上看到有人分享這個圖(圖一),可以發現 Generative AI 已經有很多「類似」的服務,一個月都能有 USD 1M 的營收,而營收 USD 200K 以上的也有十多個,這說明了對於消費者而言是有 PMF 的,但要注意觀察的是熱度消退的速度,正因為這些服務同質性太高,能否吸引消費者繼續留存將會是個值得觀察的指標。 #令人想起 iPhone 應用程 …
Sal Khan 是 Khan Academy 的創辦人,前陣子有個 Ted Talk 是他分享他對於 Generative AI 對於教育的看法:Bloom’s two sigma problem 指出,如果學生能夠接受一對一的指導,那學生的程度都會有很大的提升。這個問題過去就在於,可能沒有那麼多的老師資源。所以 Khan Academy 就在 ChatGPT 4 出來的時候,開發了 Khanm …
上週跟以前一個新創界的朋友吃飯,他三年前踏入了創投的世界,這三年來他也有了許多做投資的體會,包含了投資人能做什麼,哪些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或者是難以憑自己一己之力協助 Portfolios 進行比較大變革。我們來從創業與創投的三個心理階段,分享我跟我朋友談話的內容。畢竟他能夠跟我分享那麼多,我認為他已經走完一遍他的三階段。可以參閱:Jamie 的如何走出「知情的悲觀」 (哇!這也是十年前的文章了,有 …
Techcrunch 有篇跟 Accel 對談,關於未來投資環境的看法,詳細可以看這邊。我把我有共鳴的地方整理如下: 投資環境氛圍:早期投資慢慢回來了 過去一年投資環境較保守,甚至連早期投資也都慢下來了。不過最近看到市場有調整,早期投資也慢慢回來了。 是否需要縮減基金規模?以及市場何時落底? Accel 曾在 2000 年網路泡沫時,有縮減過他們的基金規模,這次他們並沒有打算這樣做。因為做過簡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