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IN 短評是針對每天的網路新資訊,透過較短的文字整理,最後再加上一些 ADDIN 觀點的新分類,目的是希望可以更頻繁的更新一些想法。而原本的布蘭登觀點、VC 101 以及創業者這樣說等類別,則是會花比較多時間整理的內容。讓我們來試試看這樣新的型態吧!
上篇 Crunchbase 2023 Q1 投資概況有提到,現在是 AI 的 iPhone 時刻,我們從這一屆 YC (Y Combinator) W23 的團隊組成就可以看到這趨勢,總共 272 隊裡面有 59 個是 Generative AI 相關的團隊 (22%)。

如果從團隊的面向來看:
1. 59% 過去有申請過
2. 52% 當下只有一個 idea
3. 28% 加入 VC 前就有募資了
4. 77% 的團隊加入 VC 前是沒有還沒有營收的
5. 2% 的團隊在加入 VC 時,就有 USD 50K 的月營收了
6. 86% 的團隊居住在 Bay Area
如果以創業的題目類別來看:
1. 54% 是以 B2B/ Enterprise SaaS 類型為最多
2. 17% 是 DevTools
3. 12% 是 FinTech
4. 7% 是 Healthcare
5. 5% 是 Consumer
6. 3% 是 Proptech
7. 2% 是氣候、能源與永續相關的題目
== Addin 心得 ==
1. 什麼叫做早期投資?
如果像 YC 這樣有 77% 是投 PreRevenue,而 52% 只有 idea 而已,那這是我心目中的早期投資。根據 Crunchbase 的定義,它分成 Seed、Early 以及 Late & Large 三種。Seed 包含了 Angel、Pre-Seed 與 Seed;Early 則是 Series A 與 B;Late & Large 就是 Series C 之後了。所以我心目中的早期應該就是 Crunchbase 定義的 Seed。
2. B2B 與 B2C 的消長
B2B/Enterprise SAAS 還是佔多數,Consumer 佔 5%,雖然這只是 YC 的樣本而已,但現在的時代是走到 B2B 的,但幾年後還是會有機會走回 B2C,他就是這樣鐘擺來鐘擺去。先前聽 Acquired 聊到 Benchmark 的投資時,也有聊到這樣的歷史軌跡,過去 Benchmark 投資了很多面向消費者的投資,而且那時候的 GP 也真的對於這樣類型很有經驗與感覺。但最新一世代的 Benchmark GP,其實很多人都擁有 Enterprise 的能力,如果現階段要往 B2B 去投資,並不是沒有那樣的條件的。
3. YC 裏面 Gen AI 團隊應用題目的分佈
從下圖來看,其實也可以說廣義的來說,他們的項目也都是 B2B/ Enterprise 的,不管是 Engineering, Product & Design、Sales、Customer Support、Productivity 與 Data 等。我認為這也跟 YC 的團隊等於是面向全世界,所以整體市場夠大下,能有這樣的多元性。
前幾天有個投資圈的朋友,跟我說他最近看很多都是 AI 在 CRM、物流、電商等的案子,是否台灣就只有這樣的案子,還是怎麼了?我認為台灣的案子還是會有多元性的,只是基數不夠大,你乘出來每個類別的案子數就不多。而 CRM 這類不管是用在 Sales 或者是 Customer Support,或是也有沾到一點 Data 的案子,說不定是在台灣市場中,從商業上的考量能夠拿到較多付費客戶的客群 (Segment)。但你願意 (且有能力) 跨出去,那你的選擇性就會更多了。
歡迎加入 Addin 電子報,透過網站的文章右側填入資料就可加入喔,網路創業新知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