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好有機會跟老同學喝咖啡聊天,他們公司所投資與併購的都是比較傳統製造業,而這些產業過去幾年的時間,常常就會想要數位轉型,讓原本的產業升級。但多數的案例都以失敗或者是形式上的執行作收。所以想到數位轉型這個字,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慢」,再來就是「難」。

ChatGPT 時代所帶來的 AI 速度感

過去的慢在於科技演化的速度,加上組織內的 DNA 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時候需要熱身一下,所以就會比較慢。而後者也是「難」的地方,多數人隨著年紀增長,對於新事物接受的能力就會下降,這我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天性。當然有些人的天性就是會願意去嘗試新東西,試著打破傳統與僵局,如果有這樣的老闆或者是執行者,那改變的機會就會變大。但要做新的東西,有時候就需要先破壞,再創造。而破壞就是會造成某些夥伴跟不上而離開,而通常比較不容易跟上的,以天性來說,又可能是比較資深的同事,會抗拒這種改變,所以要找到足夠資深 (能夠在組織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又要能夠接受新事物的創新負責人,也許才能加快一些速度。

但 ChatGPT 對於各行各業的影響速度,卻是不同量級的,你可以看到下面這張來自 BVP State of Cloud 的圖,ChatGPT 從幾乎沒有用戶,到超過上億用戶使用,前後不到 100 天,以前我們認為有很爆炸性成長速度的 Instagram,前後也花了兩三年才到這地位。同樣的速度在 B2B 或者是組織的世界中,當然會慢一點,但絕對不是我們過去十年認知的那種速度。先前 AmazingTalker 很紅的新聞,就是他們透過 AI 已經大幅減低 HR 計算薪水的時間成本以及提升客戶服務的效率,作為新創的 AmazingTalker 這樣採用好像很自然,那如果是比較傳統的企業該怎麼做?

主事者以及主導者的重要性

做任何事情能否成功,人往往扮演最重要的因素,整個組織中最有影響力的人,若能力抗改變的勢力,支持新事物的推動,往往是最重要的。再來則是負責推動這個事務的人,就像上面提到的,這類人合適的特質就是通常韌性很強、能接受新事物、又能與傳統組織銜接,做好溝通的橋樑。

殺雞焉用牛刀,先從 Mindset 改起

數位轉型並不是一套「Solution」導入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一群人的心態是否也升級了。與其要去找一個完美的 Solution 導入就解決問題 (通常不可能),導入可能需要花一段時間 (以年計算) 或者是花很多錢 (上百萬上千萬),不如把新創的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的觀念拿來使用,先用可執行度高,而且具有可視的改善幅度的事情先做。這件事情的比喻,我們在前幾年 AI 剛開始流行時就有提過類似的概念了,很多公司只要先把數據分析做好,就可以有 10-20% 的績效與成本改善,根本還不用用到 AI 這件事情。這個想法拿到現在也適用。

先將工作流程拆解出來

商業的行為就是一連串的價值創造,在創造價值過程中的每個 Work Flow,都是員工的 input,這些 Work Flow 有些可以透過既有的 AI 工具,Eg. 最基本的 ChatGPT 或是基於 ChatGPT 以及其他 AI 技術所建立的應用程式,如果可以像上述的 AmazingTalker 的方式,減少某些同人重複性作業的時間,就算他是個單獨的 Function,而不是一個整套的 Total Solution,那你也是走在「有應用 AI」的道路上了。

你現在看到很多中小型的企業,或是 Youtube、Facebook 上有些在分享 AI 是怎麼改善他們的作業流程的,就是這一類型的應用。如果你讓你的員工有這樣的思維,在他的工作崗位上與流程去思考,怎麼用這些工具,那就會是個最初步的改善。

之前分享過 BVP 的 State of Cloud 的網誌,參閱:[布蘭登觀點 109] 矽谷創投對於 SAAS 與 Cloud 投資觀察,就有提到怎麼使用 AI 的流程,如下圖所示。這邊就是把下面那張圖的意思,加上我自己的理解,用比較白話的方式呈現。

新創也都搶著在做,大公司更應該做

我輔導的幾個團隊,過去幾個月也像 AmazingTalker 一樣,透過工作流程的檢視,開始看哪邊可以用 AI 加強,能讓員工自己手動作業的就先作業了,需要工程師客製化的,快的一到兩週就有個 MVP 開始在試運行。你會說這剛好是新創比較擅長的,我同意,因為這就是新創的靈活度。但如果要正面思考一點,對於大公司來說,雖然動的慢,但只要一優化,那個優化的幅度就會比較大,先從比較快的小成功開始累積,而非只是期待一次大的成功,大的專案並不一定能夠成功上線導入,但員工的 mindset 優化會是最有效果了。

所以回到最開頭,如果是現在人人可用的 AI 時代崛起,而非前幾年需要「專業人士」才能使用的 AI 時代,那從公司最小的單位「員工個人」做起,加上領導的小主管或是創新事業負責人將此觀念導入公司,並用小專案去執行,會是大公司可以考慮的方式。

以上就是今天的小分享,如果認為這些內容很有幫助,也請幫我分享給你身邊的創業者,甚至可以訂閱我們的電子報,這樣好文章就不會錯過啦!

訂閱電子報 Addin Weekly

訂閱創業投資資訊,隨時分享創業大小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