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登觀點 092] 2022 US VC 投資回顧

Pitchbook 針對 2022 年美國 VC 的一些投資狀況,做成了一份報告。大家都了解在疫情後,全世界大印鈔票,後來又產生了可能通貨膨脹的問題,美國政府就開始少印錢並調升利息,如果你有在關心資本市場,或是自己有做一些公開市場的投資的話,你應該很容易感受到整個市場的氛圍是對未來比較沒信心的。

[布蘭登觀點 091] 找到資源配置的奇妙配方

上週跟一個矽谷回來的投資人聊天,他分享了他從 PE 領域看到他們進入某個產業,有時候把每個部門的人力與預算拉出來看,在那個產業裡,大概都有個可以參考的平均數字,就可以知道資源是否分配不均,那邊需要砍人,哪邊需要加人。這其實就是當你熟悉某個產業時的「奇妙配方」。

[布蘭登觀點 090] AIGC 百花齊放的背後,更重要的是慎選商業模式

去年 Open AI 的 ChatGPT (GPT 3.5) 火紅後,不管是對話式 AI 或者是 AI 圖片詠唱等方式,都可以看到社群很多人分享,而許多的創業者也跳進這波的基於 ChatGPT 下,創造出各種應用服務的趨勢,而許多 VC 的關注力道也逐漸加強。

[布蘭登觀點 086] SEA 2022 Q1 財報

Sea Money 的 Take Rate 從 3.95% 提升到 4.63%。這是 Sea Money 部門得要努力的,雖然 Shopee 跟 Garena 的成長趨緩,但他還是一塊很大的餅,要怎麼從著個大池塘裡面去撈自己的用戶,以一個比較新興的部門來說,不應該把其他部門的成長趨緩當成自己成長變慢的理由。

[布蘭登觀點 051] 過去心得 – 基石創投,基石的意義

本文為當初在基石創投時期,紀錄當時成立命名的想法。 這篇文章也許跟之前分享的創業主題沒那麼有關係,但跟我們自己的創業很有關係,剛好因為這幾天跟某個外部服務顧問的 Call,讓我有感觸的想把這心情記錄下來,也許你也可以把這篇文章當成是可以更了解基石創投的一篇文章。 為什麼基石創投要叫做「基石」創投呢? 這應該是當初我的 Partner TP 在跟詹宏志先生討論時,詹先生有個希望對於台灣創業者有幫助的 …

[布蘭登觀點 049] 學術派創業與街頭派創業

自己一人獨處時,腦中常常會有許多的想法與小劇場發生,大多時候許多想法就這樣消逝而去,有些則是變成布蘭登自己的觀點。後來覺得還是要把這些微小的觀察與想法記錄下來,才能夠知道自己這些年來思想上的轉變。 [布蘭登觀點] 就是因此而生的專欄。除了  [布蘭登觀點] 以外,還有 [VC 101] 與 [創業者這樣說]  …

[布蘭登觀點 048] 過去心得 – 基石創投兩週年

本文為當初在基石創投時期,紀錄當時成立兩年的想法。 基石創投創立至今也快兩年了,兩年前加入基石時,我跟 TP 就跟多數的創業家一樣,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以及對於未來趨勢的預測,同時盤點自己有的資源,就有了第一版的 Business Plan,然後就開始於市場上測試我們的假設,隨著市場的反饋隨時調整。 最初的基石 – AI Focus 一開始的基石只有 TP 一人,初期的籌備、與股東簽訂 LPA、公 …

[布蘭登觀點 027] Covid-19 對於新創之影響

農曆年後至今,Covid-19 對他經營跟旅遊、零售相關產業的新創,一定是首當其衝。如果以目前許多專家的推斷,認為 Covid-19 之後會變得更像是流感一樣,然後開發疫苗也需要個半年左右的時間,到疫情穩定,可能也要個 6-12 個月。假設這個推斷正確,那新創公司需要未雨綢繆囤積糧草的時間,就至少會是 6-12 個月。

[布蘭登觀點 025] Benedict Evans 2020 科技趨勢

Benedict Evans 之前是 a16z 的 Partner,常常分享很多他對於科技產業的觀察。而最近他出了一篇 Tech in 2020: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本篇文章試著列出幾點我認為蠻有趣的 Fun F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