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登觀點 103] 創辦人不等於好的經營者,好的經營者是需要養成的
最近跟一個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聊到關於「接班人」的議題,接班人的角色就是公司預期他未來會變成公司的操舵手,也就是主要的經營者,而一個好的經營者是需要被養成的,如果還沒養成前就接班了,有時候就得要從做中學,學習人事、財務、業務、研發、營運等功能,看你缺少什麼,可能就得補什麼。 為什麼接班人需要被養成? 如果是在一個有規模的公司,有好的養成計畫時,可能就會讓老闆的幾個 One Down (一級部屬) …
最近跟一個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聊到關於「接班人」的議題,接班人的角色就是公司預期他未來會變成公司的操舵手,也就是主要的經營者,而一個好的經營者是需要被養成的,如果還沒養成前就接班了,有時候就得要從做中學,學習人事、財務、業務、研發、營運等功能,看你缺少什麼,可能就得補什麼。 為什麼接班人需要被養成? 如果是在一個有規模的公司,有好的養成計畫時,可能就會讓老闆的幾個 One Down (一級部屬) …
最近 Pitchbook 有篇 When Dry Powder Stays Dry 文章指出,整體的資金需求與供給的倍數,已經來到了 2.1x (市場上資金供給有 100 元的話,那資金需求則是 210 元),越後期的創業者們,對於募資上的壓力是更大的,因為倍數來到 2.5x。
上週跟一個矽谷回來的投資人聊天,他分享了他從 PE 領域看到他們進入某個產業,有時候把每個部門的人力與預算拉出來看,在那個產業裡,大概都有個可以參考的平均數字,就可以知道資源是否分配不均,那邊需要砍人,哪邊需要加人。這其實就是當你熟悉某個產業時的「奇妙配方」。
一個 Series A 的新創,有了 PMF 後,開始要進入規模化的成長期。成長的動力來自於幾種形式,在同樣的市場將原本的商業模式持續擴大,例如擴大客戶數等;或是在原本的商業模式上延伸,提升自己服務的 AOV or ARPU,例如提供更多的功能,讓每個客戶願意支付更多金額;或是將相同的商業模式拓展到其他市場,來擴大營收
每個 Stage 的 Founder 得要有不同的 Mindset 與 Skill Set。這篇文章就是將我們跟一些早期 Founder 以及 Growth Stage Founder 間的對談,將他們過去用錢的體會與經驗,如果回到我的 Series A,我會怎麼樣去運用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