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m 是一個讓你可以透過線上影像錄製的方式,讓你想溝通的對象透過收看錄製好的視訊,了解你想傳遞的訊息。如果你們有訂閱電子報,我之前應該有一次就是透過 Loom 的軟體,將我想分享的想法錄製影像分享給 EDM 的訂閱者。而今天要分享的是 Loom 前幾天以 USD 975M 的金額被併購了,前一輪估值達到 USD 1.53B 的 Loom,最後卻用前一輪 65 折左右的價格售出,看起來好像 Down Round 的交易,但實際上真的有那麼差嗎?

併購案的金額分配方式

一般人的認知就是公司賣了多少錢,所有股東依照持有的比例就把這筆錢分一分,那就是你可以拿到的錢。但之前  [VC101] 淺談優先清算權 Liquidation Preference 就有分享過,當這類 Liquidation Event 發生時,通常特別股的股東 (一般就是你們所認知的 VC、其他外部投資人等) 如果持有優先清算權,那他們是有機會依照合約的約定,先將這筆錢拿走約定的比例,再看要不要參與後續剩下金額的分配。而今天這個案例,剛好當成實務上的案例,來說明這些投資人如何去瓜分這個 USD 975M (我印象中我其中一個 Loom 的分享,就是要說明這個概念)。

Loom 併購案的金額分配

剛好這幾天有人在 LinkedIn 上已經針對這個案子有進行過一些簡單的試算了,詳細可以看這邊。我這邊就不再計算一次,直接引用他的數字,他認為創始團隊幾件事情做得很好,所以才讓這個併購案對所有的人來說都算是個不錯的結果。第一、給特別股股東的優先清算權都是 1X,也就是很合理的 Term,而不是 2X、3X 這種。第二、在董事會上五席占三席,所以團隊在董事會上比較能接受這個併購案,言下之意是有些投資人可能想等更好的機會與報酬,可能就會拒絕了。但這一點我因為沒有看實際的合約,所以我不一定覺得過半數的董事席次就一定能通過這個併購案,有時候還是要看特別股的條款,有時候在董事會層級或者股東會層級,特別股股東達到一定的數量還是可以否決這個合併案,但這個案子在這個時機點,要是我是投資人算一算,也算是夠好的報酬,我也會同意通過並下車。第三、相較於這個作者統計到的其他併購案子,在這個時期通常要打到 55 折,所以這個案子打 65 折已經算是比較好的案子了。

我將它提供的數字整理成下表給各位看,這樣比較好理解。

Loom 從 Seed 到 C 輪一共募集了 USD 196.2M,出售前所有輪次股東佔比如上,你就把 USD 975M 乘上他們所佔的比例,就可以得到按比例可以拿到的金額,這時候 C 輪股東按比例只能拿 USD 78M,所以要是我是 C 輪股東我也會執行 1X 的優先清算權,那就可以拿走 USD 130M 來保本,再看我有沒有參與後續分配的權利看可否多拿錢,但對於其他股東而言,則沒有誘因執行優先清算權,而是選擇以全部轉成普通股的股數,來看持有比例可以分剩下的錢。

下面我就簡單用作者提供的數字試算,跟他在 LinkedIn 上 po 的會有些小出入,但主要是讓你們看看每一輪股東獲利的倍數狀況。

我做了兩個假設,就是 C 輪股東執行 1X 優先清算權後,是否有參與後續分配的權利,一個可以繼續參與分配,另外一個不行。如果有繼續參與分配,那就是大家依照比例可以把剩下的 USD 845M 分一分 (原本 USD 975M 已經先把 USD 130M 給 C 輪股東了),這樣原始團隊可以拿到 USD 380M,剩下的投資人都有 1.52X-56.33X 不等的投資報酬;如果是不參與分配,那原始團隊可以拿到約 USD 413M,剩下投資人都有 1X-61X 的報酬。

併購案 Down Round 你覺得是好事還是壞事?

第一直覺會覺得 Down Round 是壞事,但現在算一算,其實 Down Round 也不是那麼壞的事情了,早期投資人也有拿到一定倍數的報酬 A 輪以前的都可以有 10X 以上的報酬,後期投資人還有 1-5X 的報酬,那也都算是不錯了。當然另外一個體悟就是呼應到我之前處理過的案子,當到很後期的時候,那些投資人可能會投資個 USD 100M+,假設稀釋 10%,那就讓這個案子變成獨角獸,他也就創造出 10X 於自己本金的價值,有時候拿個 1-3X 的優先清算權,如果上市後上去,那就是賺一個 upside,如果沒法好好上去,反而想辦法找買家賣掉,就算公司最後打個 6-7 折賣掉,透過優先清算權,還是可以拿到一定比例的報酬。但如果硬要上市,結果公開市場打個 6-7 折反應現況,那公司剩下 USD 600-700M 的市值,後期投資人依照持有比例去估算價值,可能剩下 USD 60-70M,反而是賠錢,那我反而不希望他們上市,而是在等等。

未來一到兩年的市場推測

從上面的邏輯來看,現在要去上市,反而更會陷入後者的困境,如果公司體質好一點,去尋求買家,用上一輪估值打個合理的折扣賣掉,反而更可能是未來幾年一些 Growth Stage 新創的解套方式,當然前提是需要有那個買家存在,而且你的體質也要夠好。以上就是透過 Loom 的併購案例,也來演示一下優先清算權如果被使用的狀況,以及對於每個投資人會有怎樣的影響。想接觸更多創投知識,請關注 VC101。

訂閱電子報 Addin Weekly

訂閱創業投資資訊,隨時分享創業大小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